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傳說
濟顛,法號道濟,民間俗稱“濟公”,既是宋代西湖一帶的神僧,也是后世戲曲小說所常描述的一位奇特的出家人。
濟顛,俗姓李,浙江天臺縣人。少年時,從靈隱寺住持佛海瞎堂禪師出家。傳說他言行類似癲狂,為人“狂而疏,介而潔,著語不刊削,要未盡合準繩,往往超詣,有晉宋名緇逸韻”。由于行為疏狂,不檢細行,又常飲酒食肉,與市井中人交往,因此當時人以之為癲狂,而稱之為濟顛。
他四海云游,行蹤飄忽不定,游蹤半天下,所至題墨,文詞雋永。但生活落拓,寢食無定,寒暑無完衣,所受布施供養,不久即付酒家。由于他的行為怪異,最后還是被靈隱寺僧逐出,而遷住于西湖邊的凈慈寺。
相傳凈慈寺曾遭大火,濟公以神通力拔得甚多山木,以供復建該寺之用。其一生救人、放生、濟公殿前,如今依然香火旺盛懲惡等神異事跡,更是流傳民間,被民眾視為活佛。他曾經如此自述:“面黃似蠟,骨瘦如柴,這般模樣,只好投齋。也有些兒差異,說禪不用安排。”可見他的禪境,是非同凡俗的。
民間有關他的很多神奇傳說,一直流傳至今。比如聞名海內外的“無錫肉骨頭”,據說與濟公就有著一段不解之緣。南宋時,無錫城里來了一位身穿袈裟,手持破蒲扇的游方和尚。
他走到一家熟肉莊門口,向老板討錢。老板說:“剛開店門,沒有錢,給你一塊肉吧!”于是,便拿了一塊熟肉,遞給這個和尚。原來,這和尚就是濟公。濟公吃完手中肉后,又向老板要,老板又給了一塊。濟公吃了后又要,老板不高興了:“肉都給你吃完了,我明天賣什么呀!”
濟公接過話題答道:“賣肉骨頭嘛!”說著,就從破蒲扇上,拉下幾根蒲莖,交給老板:“把這幾根蒲莖放在肉骨頭鍋里一起燉,我吃的肉,日后會加倍還給你的。”老板聞言,半信半疑。翌日,老板如法炮制,鍋中肉骨頭果然異香撲鼻,整個無錫城都能聞到香氣。因此,這家肉莊便開始經營起肉骨頭生意來。后來,此法傳至民間,就形成了無錫著名特產——肉骨頭。
濟顛七十三歲時,端坐而逝。臨終前作一偈曰:“從前大戒不持,六十年來狼藉。囊無挑藥之金,東壁打到西壁。再靚舊舊家風,依舊水連天碧。”后來民間相傳,濟顛本是天臺山五百羅漢之一,示現癲狂,只不過是度化眾生的一種手段而已。濟顛一生留下不少偈頌,有些雖然看上去語言俚俗,但細細品味,便知確含深意,余味無窮。
- 上一篇: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下一篇:最后一頁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一動不如一靜
- 認真活在當下
- 你要懂得,體驗自我內心的世界
-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
- 茶要用沸水沏才會清香
- 有時候壓力會成為負擔
- 誰都有所不能
- 珍惜自己所擁有,就是最大的財富
- 任何時候都不要失衡
- 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 不要為了轉瞬即逝的快樂作繭自縛
- 多審視自己的言行
-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 真正困擾你的,是自己本身的執念
- 不要讓別人的行為影響到你的情緒
- 喜歡搬弄口舌的人,會讓別人感到討厭
- 為什么我們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 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 修心,是治愈一切煩惱的良藥
- 所謂修行,實際上就是做好無數的小事情
- 真心本性是最珍貴的財寶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傳說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星云大師]什么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 [楞嚴經]宋代長水大師的《楞嚴經疏》
- [普洱茶]普洱熟茶是什么時候產生的?
- [禪宗公案]馬祖有哪些靈活方式啟發學人?
- [哲理故事]放低心態,才能吸納智慧
- [人物故事]第一夫人末利皇后得佛授記
- [佛與人生]送你一株四葉草
- [佛學常識]什么是三誓偈?
- [星云大師]如何體認緣起性空?
- [紅茶]紅茶是什么茶?
- [禪宗典藏]《參同契》是一本怎樣的禪學經典?
- [生活故事]一院的美麗與一村的菊香
- [哲理故事]放下心中不可逾越的神圣,事情就會還原
- [佛與人生]事來無所受,青天過浮云
- [佛學常識]什么是四第一偈?
- [星云大師]如何認識自性般若?
- [楞伽經]什么是“如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