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 》鹫f: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鹫f: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
如幻居士講述●摘錄明倫雜志 在早晚兩堂功課,或念佛、誦經等佛事后,將所有功德回向出去,所念的回向文有——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
打坐之初主要在于一個環境三個調理。 首先選擇有利于入靜的環境,如果在房間里打坐,室內光線明暗適度,空氣通暢,溫度也要適中。室外坐禪要選擇幽靜的地方,避免受到意外的驚撓。我們這里說的是煅練初級的打坐功夫,因此和禪宗提倡的身居鬧市里,心無車馬喧不是一
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必須把因果的事搞好,因為你懂了因果,自己的煩惱就會降低,自己只會做好事,不會做壞事,因為這個身口意一動就是一個種子。 先舉個例子,首先一個種子是什么,果就是什么,一模一樣,大家想想看,你種一粒麥子,等你收果子的時候,是不是種子和果
發現自我是馬祖教人的目標,也是整個禪的主旨。這點我們可以從馬祖和他的另一位高足大珠慧海的故事中看出! ‘敶笾榈谝淮我婑R祖時,馬祖問他:你從哪里來? 大珠回答:從越州大云寺來! ●R祖又問:
問:禪修打坐時是睜開眼睛好,還是閉著眼睛好? 寬容法師:坐禪的目的是為了把心定下來,明確坐禪的目標,把心定下來,專業術語叫三昧,叫念佛三昧坐禪三昧。三昧叫做正定,把心定下來。坐禪的時候三個步驟要
1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神秀示法詩) 2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示法詩) 3 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神照
很多朋友問,那么如何擺脫心魔呢?個人經過強烈的思想斗爭,覺得以下方法可以有效。1、當心魔出現在腦海中時候,可以找一些讓你感動的好片子看看,或者充滿人情味,善良味的書籍,以忘記心魔的影響。2、當心魔無意間跑進你的意識時,找一二好友進行戶外運動,
依《金剛般若經旨贊》開示:略顯此經有十威力,猶如金剛,故得此名。何等為十? (一)【最勝威力】。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所在之處皆應敬故,如彼金剛勝諸寶物,故《涅槃經》云:如諸寶中金剛最勝,隨彼寶膜,成彼寶故。 (二)【難見威力】。經義果報,皆不思議,樂小法者
中國佛教禪宗史書。30卷。宋景德元年(1004)東吳道原撰。燈能照暗,禪宗祖祖相授,以法傳人,猶如傳燈,故名。先是有唐金陵沙門慧炬(或作智炬)、天竺三藏勝持,于貞元十七年(801)編次禪宗諸祖傳記偈讖及宗師機緣為《寶林傳》。
“即心是佛”是馬祖學禪的心得。馬祖俗姓馬,四川什邡人,法號為“道一”。稱“馬祖”是中唐后弟子們出于對道一法師的敬重。他曾在福州大弘禪宗,普渡眾生。各地出家人都仰慕馬祖。有一次,有位名叫法常的和尚從大梅山來見他。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立雪斷臂求法是真的。據《景德傳燈錄》記載: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師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愿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羣品。師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
惠能大師俗姓盧氏,也叫六祖慧能大師,唐代嶺南新州人。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謚大鑒禪師。著有六祖《壇經》流傳于世。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
臨濟宗為禪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運禪師住持宜豐黃檗寺時暫露端倪。從曹溪的六祖惠能,歷南岳、馬祖、百丈、黃檗,一直到臨濟的義玄,于臨濟禪院舉揚一家,后世稱為臨濟宗。義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孫。又臨濟六世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说囊簧且粋不斷學習完善自我的過程,但是總有領悟不透的真理,總有一些有意或無意的煩心事闖到心里來?傊,人生如夢,人生順少逆多,一輩子不容易,千萬不要總是跟別
二卷。收在《禪宗全書》第九十七冊。原作者及刊行年代均不詳。系收錄清代禪門日常諷誦之經、律、偈、儀文、咒等,以及禪門諸師之法語、警策、問對、訓誨文等。版本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光緒十二年(1886)鼓山(福建省)涌泉寺能成募刊本、光緒二十六年序刊
很有名的一休禪師,有人問他:“禪師!什么法號不好叫,為什么您要叫‘一休’呢?”一休:“一休萬事休,有什么不好?”信徒聽了認為不錯,一休萬事休,很好,很好。一休:“其實一休不好,二休才好!
禪定的層次恰好與三界層次一樣,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中的定有欲界定,未到地定兩種但不能算是真正的入定,只是初步的輕安而已;色界的禪定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種;無色界禪定有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四種。
“空空如也”是記錄宋朝雪竇重顯禪師的一則公案。雪竇重顯在向門下僧眾的傳法過程中十分重視引述和發揮前人的語錄公案,是文字禪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有一天,重顯禪師在淮水旁遇到當時的著名學士曾會先生。曾會問道:“禪師,您要到哪里去?”雪竇回答道:“不一
中國的禪宗創立之后,經過發展,以馬祖道一為首的洪州禪在各派中逐漸興盛,一枝獨秀。馬祖道一傳授禪宗學說的啟悟方式,主要作用是消解關于言語經論的拘泥執著。禪宗南禪從慧能到他的弟子一般用正面方式啟發,而馬祖道一則更多采取暗示、反詰語句、動作乃至棒喝
澡先去參謁雪峰義存禪師,帶去一包荸薺,一罐醬,送給雪峰。雪峰問:“包中的荸薺哪里得來的?”澡先答:“泥中挖得的!眴枺骸澳嘤卸嗌?”答:“無數丈深!眴枺骸翱蛇有嗎?”答:“越有越深!毖┓逵种钢u問:“哪兒來的?”澡答:“自己配制的!
“寸絲不掛”是記錄玄機尼師拜訪雪峰禪師的一則公案。溫州的玄機尼師,曾在大日山石窟里修習禪定。有一天忽然感嘆道:“真如法性清凈透徹,無去無住。厭惡喧鬧尋求寂靜,不能算得上是了悟!庇谑撬闳⒃L雪峰禪師。
念佛禪真正地提倡、發揚,還要歸功于廬山慧遠法師。后世尊慧遠法師為凈土宗第一祖,蓋因凈土宗之專重念佛,皆從慧遠法師所倡導之念佛禪流出。因為當時以念佛觀為諸禪觀中之最高者,以念佛為最上禪觀,可見此種念佛禪不同于后世盛行的作為易行道的凈土宗之念佛。
這是出自唐朝的一段公案故事。溫州玄機比丘尼去參拜雪峰禪師。雪峰禪師與他初見面時,問道:「哪里來?」玄機比丘尼說:「我從大日山來的!寡┓宥U師再問:「日出也未?」太陽出來了沒有?玄機比丘尼也不甘示弱,答說:「假如太陽出來,早就融卻了雪峰!挂馑
佛教進入中國自東漢末期,經魏、晉、南北朝而到初唐之際,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直到達摩祖師的到來,才使適合中國的禪宗佛學出現在中國。從初祖達摩至六祖慧能大師的禪道,都是處于被排擠和壓迫的階段。禪宗在武則天王朝至唐玄宗時期,才由嶺南傳播,漸漸普及于長
百丈禪師與大安禪師有一段問答對話,叫作「騎牛覓!,請您為我們開示? 長慶大安禪師向百丈懷海禪師問道:「欲求識佛,何者即是?」 百丈禪師說:「大似騎牛覓牛!埂 〈蟀捕U師又問:「識得之后,
溈仰宗是中國禪宗“五家”之一,屬于“南轍”系。由唐代靈佑禪師(南岳下三世)和慧寂禪師師徒倆開創宗派,因為靈佑修行在湖南溈山,慧寂修行在江西仰山,所以被稱為“溈仰宗”。禪宗五家各派在思想上并無多少創意,分歧主要表現在接引學人的方式,即表達禪觀方法
禪門有很多不近人情、奇特的行為,都可說是無言的教化。如云門宗的開祖文偃禪師,未開悟前曾在睦州道明禪師門下學法,后來在雪峰義存禪師的門下依住三年,并蒙受印可。有一次,文偃禪師去拜訪道明禪師,臨出門時,文偃禪師一腳才跨出門,睦州禪師就很快的用力把門